同班的A君失蹤了。
警察已經將搜查方向從「逃家」轉為「意外」,
A君的父母卻仍然沒有放棄希望。
某天,老師帶著我們幾個A君的好朋友來到他家慰問。
A君家裡大,是我們這群人的據點,
他的媽媽總是會在我們來訪時拿出果汁餅乾,
對我們非常親切。
幾天不見,他的父母變得非常憔悴,
眼睛布滿血絲,因為終日落淚腫了起來。
看到我們,母親似乎更加悲傷,
父親在一旁輕拍她的肩,什麼也沒說。
簡單的問候完,老師準備帶我們離去。
這時,和A君感情最好的B君突然冒出一句:
「A君很快就會回來了!
我...我前兩天在附近的公園看到他...」
一瞬間,空氣彷彿凍結了,
聽就知道是為了安慰A君父母的隨口胡謅,
老師顯得有點尷尬,正要道歉時。
「真的啊,那阿姨明天就去那裏找找看。」
媽媽露出了微笑,摸著B君的頭,
笑容中帶著苦澀與一絲慰藉。
我們彷彿被什麼力量鼓舞著:
C:「我也在附近的超市看過他!」
D:「我在車站看到他,笑得很開心的樣子。」
E:「在學校上廁所的時候我有聽到他跟我打招呼。」
F:「我在鎮外的廢墟二樓看到他隔著窗戶對我招手。」
G:「我在學校的供餐室看到他偷吃東西!」
同學們此起彼落,一個比一個說得誇張,
我也激動得哭了起來,對A君的父母說:
「我們都有看到他,A君一定很快就會回來的!」
A君的父母眼中含著淚,
抱著我們,點點頭,什麼也沒說。
回家途中,
老師摸摸我們的頭,說:
「謝謝你們,能夠當你們這群溫柔孩子的老師,
我覺得很高興。」
「不過說謊還是不對的。」
老師說完,在我們臉上各輕輕捏了一下,當作懲罰。
解答見此:請反白
不過老師好像跳過了F君。
因為他沒有說謊,
A君死在廢墟的二樓。
那麼,老師怎麼知道的呢?
譯者隨筆:
從篇名說起,有多少人把「嘘」看成「噓」呢?
「嘘(うそ)」,也就是「說謊」,
不翻的原因只是為了讓讀者從頭看到尾都不知道「噓」在哪裡,
作為譯者的我可以在背後暗自竊喜...
是的,我就是這麼無聊的人。
回到故事本身,
應該不少人一開始就懷疑老師有鬼,
(第二可疑的是"我",再來是"父母")
看到答案時反應是「喔~」而非「咦!」
我經常談到對這種現象的厭倦,
意味怖的價值在於意外性,
若是缺乏意外性,一篇意味怖可以算是死了,
他的譯者/作者也可以算是死了。
而我現在算是殭屍狀態。
延伸閱讀:
意味怖:側寫的準確率
意味怖:警察圍捕中
非意味怖:淺論精神獵奇與蒙太奇
其他怪談
原文見此:
【意味怖】嘘
這次挺好猜的,一看就感到是老師了
回覆刪除畢竟唯一和uso扯上關係的就只有老師那句
(對會日文的來說篇名變了很大的提示啊
不只要會日文,眼力也要夠好、平常有多吃葉黃素的人,
刪除才會注意到字體的微妙差別...
我認為好猜與否倒是其次,意味怖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容許兩種明顯反差的解讀
回覆刪除若欠缺此元素,只會淪為一篇推理題
而這一篇老實說很難帶出這種感覺
"不過老師好像跳過了F君。" <<<這句明顯不會放在正文,否則過於突兀
但不加這句,又引申不出另一解讀的可能
(會"猜到"只能是因為這篇是"意味怖"和標題而瞎猜罷了)
Edward Yung 期末加5分(誤)。
刪除我的想法與您相當接近,
最理想的意味怖是"鋪陳是A,真相是B"
隔離島、靈異第六感、或是日韓的"反轉劇"這類片種便是極佳的例子。
我所翻譯的所有意味怖中,
即使最寬鬆的估計,也只有兩、三成符合這個標準,
作為譯者的我也深為慚愧。
題外話,
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會將文末的原文點開來看?
和各位分享一個粗估本站譯文品質的小秘訣:
譯文和原文的相似度與譯者對原文的熱情成反比
回文中提到"不過老師好像跳過了F君"這句的突兀感,
非常出色的指出譯者當時遭遇的困境,可謂知音之人。
我想替"不過老師好像跳過了F君"這句話平反一下,
回覆刪除在看到這句我已認定老師就是知情者,
不過看了這句話後,才特地往回去確認F君講了什麼。
不看還好,一看毛感瞬間飆升。
只有我覺得F君是最可疑的嗎?
回覆刪除當我看到F君 那句 鎮外的廢墟
假設他不說謊
他去鎮外廢墟那附近做什麼
假設他說謊 他有必要用那鬼地方當做謊言的地點嗎